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就医指南 > > 正文

6块糖竟卖466元!前方“刺客”出没,请擦亮双眼!

日期:2023-02-09 11:14:43 来源:农视网
分享到:

近日

来自重庆的蒋女士


【资料图】

带着儿子去重庆磁器口逛街

路过一家糖果店时

他们品尝后选了4块牛乳派

让店家称重算钱

店家却表示先切再算

并建议蒋女士再选一块

可以送一块

店家切完后称重

6块糖总价居然高达466元

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蒋女士提出不要了

店家说是现切现卖的

最后她还是付了款

但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随后

店家回应6块糖卖466元

店铺老板表示

他们是128元一斤

都是明码实价的

原材料用得非常好

且景区门店租金高

所以成本较高

(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就在店家回应后不久

店铺内重新贴上了新的价格公示表

店主曾女士表示

糖果店自营业起一直使用的是

“12.8元/50克”的标价方式

本次事件发生后

已改为“128元/斤”

(图片来源:央广网)

蒋女士将这段经历

发布到网上后

网友表示:

“变相欺骗”

“明码标价成了挡箭牌”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明码标价不是免责条款

消费者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景区商家不应定位做一锤子买卖的“快闪店”

而应该做传播商家品牌的“旗舰店”

提供有特色、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

也有不少网友

晒出了自己的被“刺”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继去年

“雪糕刺客”出现后

最近各类“刺客”也频频出没

我们俨然深陷“刺客”重重包围之中

例如

“水蜜桃刺客”:2个92元

“话梅刺客”:5颗108元

“牛油果色拉刺客”:25元100克

“巧克力刺客”:一颗29元

“水果刺客”:一颗7.2元

……

(图片来源:央视网)

(图片来源:青春上海)

(图片来源:青春上海)

别看“刺客”们其貌不扬

当你去付款时

它们便能用高价

狠狠“刺你一剑”

能享“刺客”之名者

价高是一方面

但不亮明身份、暗戳戳引人上钩

误导消费者

才是真正让人哑口无言的关键

标价不真实、不准确、不醒目

货签不对位

细微的差别

可能就是几倍、十几倍的价格差

这“刺”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

更是消费者的心

(图片来源:青春上海)

(图片来源:青春上海)

(图片来源:青春上海)

在2023年新春伊始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

被列入了

“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以94.2的社会影响力位居首位

(图片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舆论认为

通过将高价商品

伪装成普通商品

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的行为

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

价格欺诈行为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

2022年7月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

明确要求

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

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此规定也被誉为

有力回击“价格刺客”的“价格卫士”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2022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经营者不得实施的七种典型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谎称商品和服务价格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以低价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以高价进行结算;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通过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等折抵价款时,拒不按约定折抵价款。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还明确了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实施的行为,包括在首页或者其他显著位置标示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低于在详情页面标示的价格;公布的促销活动范围、规则与实际促销活动范围、规则不一致;其他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和价格促销行为等。

在对“价格刺客”这个舆情热点的

深入解析中

我们也发现

广大消费者呼吁

1

各地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执法,把此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杜绝各类变相价格欺诈的“套路”,让消费者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2

商家应当恪守道德底线,遵守价格法规,严格规范明码标价行为,避免消费者花“冤枉钱”,营造一个诚信、安全、放心的良好消费环境。

与此同时

不少消费者也互相“取经”

针对各种“刺客”提出建议

选购商品前先看清楚价格,买完后重新核对价签是否准确。

散装称重时,提前告诉店员自己的预算,让其按需称重商品

结账时,如果价格高出预期范围,不要碍于面子买单,付款之前退掉,不用多花冤枉钱。

消费者一旦发现价格欺诈陷阱,可以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或12315进行投诉,同时要注意保存提供相应的发票、照片等证据。

在面对“价格刺客”时

我们要善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不让“无良商家”有可乘之机

屏幕前的你有被“刺”过的经历吗?

一起来评论区和小编聊聊吧!

来源|央视网、南方日报、经济日报、潇湘晨报、青春上海、人民网财经、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编辑|谢灵慧卉

主编丨蒋   琳  

监审丨钟    倩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