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就医指南 > > 正文

玻璃是非晶体还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吗)

日期:2023-04-09 19:42:43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玻璃是非晶体。非晶体的物理特性在各个方向上是一样的,叫做“各向异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态或者流通性很小的液态,而玻璃是一种混合物,而且没有固定的熔沸点,其属于一种典型的非晶体,因此玻璃是非晶体。

晶体是依据一定标准有序排列的构造,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吸热,且维持温度不变,而玻璃是一种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构成玻璃的微观物质企业没有周期性排列,外形和熔点也是不确定的,并且在熔化时温度会不断升高,会呈现出由固体变成液体的一个过程。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主要在于,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非晶体会慢慢变软,最终由原来的固态变成液态,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腊、松脂、玻璃、塑料和橡胶等,常见的晶体有食盐、明矾、金钢石以及其它各种金属等。


【资料图】

玻璃是非晶体还是晶体?为何?

玻璃是非晶体。

它物理特性在各个方向上是一样的,叫“各向异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态”或“流通性很小的液态”。玻璃体是典型的非晶体,因此非晶态又称为玻璃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上升,物质首先变软,再由稠逐渐变稀,变成液体非晶体又称无定形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态称为非晶体。 如玻璃、沥清、松脂、塑料、石腊、橡胶等。

拓展材料

在晶体从固态向液体转换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一部分一部分地破坏晶体的空间点阵,因此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并不上升。当晶体彻底熔化后,随着从外部吸收热量,温度又开始上升。

而非晶体因为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律,吸收热量后不需要破坏其空间点阵,只用于提升平均动能,因此当从外部吸收热量时,便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态。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了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态,具有短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外形为无规律外形的固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非晶体

玻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晶体是按一定标准有序排列的构造,熔点固定,溶化时会吸热,保持温度不变,而构成玻璃的微观物质企业不呈空间有标准周期性排列,没有一定的标准外形,也没有明确熔点,在溶化时温度会不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差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上升,非晶体会先变软,随后逐渐由稠变稀,最后成为液体。 常见的晶体有食盐、金钢石、明矾和各种金属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石腊、松脂、沥清、橡胶、塑料等。

玻璃是非晶体吗

玻璃是非晶体。它物理特性在各个方向上是一样的,叫“各向异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因此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态”或“流通性很小的液态”。玻璃体是典型的非晶体,因此非晶态又称为玻璃态。

玻璃的性质是什么

①高度透光性。有机玻璃是现在最优良的高分子透明材料,透光度达到92%,比玻璃的透光性高。称为人造小太阳的太阳灯的灯管是石英做的,这是因为石英能完全通过紫外线。一般玻璃只能通过0.6%的紫外线,但有机玻璃却能通过73%。

②机械强度高。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万,是长链的高分子化合物,并且产生分子的链很柔软,因此,有机玻璃强度非常高,抗拉伸和耐冲击的能力比普通玻璃高7~18倍。有一种经过加热和拉申处理后的有机玻璃,其中的分子链段排列得相当有顺序,使材料的韧性有显著提升。用钉子钉进这类有机玻璃,即便钢钉透过了,有机玻璃上也不产生裂纹。这类有机玻璃被子弹穿透后同样不会破成残片。因此,拉申处理的有机玻璃可用作防弹玻璃,也用作军用飞机上的座舱盖。

③重量轻。有机玻璃的密度为1.18kg/dm3,一样尺寸的材料,其重量只有一般玻璃的一半,金属铝(属于轻金属)的43%。

④便于加工。有机玻璃不仅能用车床进行切削,钻床开展打孔,而且能用甲苯、氯仿等粘接成各种形状的器材,也能用吹塑、注入、挤出等塑料成型的方法制作成大至飞机座舱盖,小至假牙和牙托等各式各样的产品。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大西洋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